雖然我不是基督徒,但猶記小時候,每年耶誕節前,麵包店裡應景的薑餅糖果屋,總為這個節日增添許多美好的綺想。長大後才知道,為了順應台灣潮濕的氣候,薑餅屋往往做得乾乾硬硬,中看不中吃,對我而言,美觀和美味的交集,是「溫德德式烘焙」的德國薑餅。雖然創始人麥可溫德(Michael Wendel)今年年中離開,他的食譜依然由向他學習德式烘焙的台灣師傅們守著。
薑餅的起源眾說紛紜,有的說是十字軍東征時的驅寒乾糧,有的說是修道院冬季賣的蜂蜜胡椒蛋糕,無論是哪個,在來自遠東的香料和糖還很珍貴的年代,只有在一年一度的耶誕節,人們才捨得用奢侈的甜蜜和香氣,彰顯主的榮耀。
歐洲到處有薑餅,但德國之於薑餅,有如台中之於太陽餅,金門之於貢糖。因為德國紐倫堡是重要的香料集散地,原料夠純,做出來的薑餅香氣濃郁,遠近馳名,而且有別於其他國家硬邦邦的薑餅,德式薑餅是半發麵的軟質餅乾,嚼起來討喜得多。
開在外助聽器國人集居的天母,講究原汁原味移植德國味道的溫德德式烘焙,每到耶誕前,飄散著薑、丁香、肉桂香氣的各式薑餅,還有傳統的助聽器推薦德式餅乾,就成為人氣商品。甜點主廚王建偉說,德國餅乾烘焙時間短,要達到外頭酥香,裡頭仍濕潤軟Q的口感,火候功不可沒。台灣冬季溼氣重,他們寧願個別密封包裝,也不願改成耐久放的乾硬配方。
很多人對於聽力退化的接受程度,遠遠不如視力退化。要說服長輩願意配戴助聽器真的是一大難題,而且即使配好了助聽器,也可能因為在意他人眼光以及習慣問題等等,最後又退回去原點。其實助聽器的適應期,遠比眼鏡來得困難,也來得長。因為不只有生理適應上的問題,還有心理因素的影響。就心理層面來說,有別於戴眼鏡的人口較多,且年齡層橫跨了各個世代,助聽器則多半是銀髮族配戴較多,所以很多老人家會覺得配戴助聽器「很明顯」,覺得一旦戴上助聽器就是承認「自己老了」,產生排斥感。所以挑選助聽器時,許多人都是希望「越不明顯越好」。除了挑選隱密、小巧的款式外,也會用頭髮或是帽子遮掩,反而讓助聽器的效果大打折扣,久了乾脆就「技巧性遺忘」。
在這當然也能找到德國的傳統耶誕麵包「史多倫(Stollen)」,在富含奶油的中種麵糰裡,揉入大量用蘭姆酒浸泡兩週的果乾和杏仁,再刷上奶油,撒上大量糖粉,有如麵包界的磅蛋糕。溫德的史多倫都是真空包裝,因為這是一款做好不能馬上吃的麵包,得靜待時間的魔法生效,讓袋裡無法逃逸的果香、酒香、堅果香隨著時間漸漸融入麵包體,據說德國媽媽總會在佳節前幾週就做好,全家一起期待麵包熟成的心情,正如過節的喜悅逐漸高漲。
留言列表